
近年来,国家经济转型让建筑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咱BIM已经直接爆红成建筑领域技术的顶流,着实当红辣子鸡了!据调研发现,建筑施工企业也狠狠给BIM的深度普及应用推了一把,这下可好了,BIM火出设计单位了,直接让施工企业大喊真香~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广大施工企业除了技术支持要到位之外,人才支持也是相当重要啊朋友们!
正所谓,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器 在《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BIM深度应用与发展》一就提到:BIM人才培养是影响BIM深度应用的主要因素,施工企业推进BIM落地应用正在面临人才严重匮乏的窘境。
各大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建筑施工的“奇兵”呢?
1
高校是培养施工类BIM人才的主力
Career In Business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类BIM人才主要来源于“内培”和“外引”。
顾名思义,“内培”是对内部员工进行培养,“外引”是招聘建筑类高校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或进行社会人才招聘,其中“外引”的需求比重占七成以上。
在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将与BIM有关的人员分为三类,即研究及制定BIM标准的人才、BIM工具及平台软件研发人才、基于专业特点开展BIM应用的人才,这三类人才之中BIM应用型人才数量需求最大、覆盖面最广,最终实现业务价值也最大,所以成为各高校BIM人才培养的重点。
施工企业最希望看到的是,招聘人员从高校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并在企业中经过项目实践应用后逐步发展到能够进行业务集成的高级BIM管理人员。
2
“硬软件”帮助学子变身BIM人才
Career In Business
高校如何培养BIM模型应用初级人才呢?
答案是:从实际搞起来!高校里开设建筑类的BIM技能实训课。
而开设BIM类课程只是一个开始,最重要有“软硬件”同时支撑:“硬件”为实训需要的场地、材料等等;“软件”就是需要用到学习软件,同时还包括培养的教材、技能证书等等。
“硬件”很重要,但“软件”更重要。建筑类相关专业学生BIM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实训课程。
该系列实训课程需要基于一体化实训的理念、基于同一个BIM工程案例,可以实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生命期的全过程应用,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基于BIM的协同设计能力、建模及识图能力、施工技术能力、计量计价能力、施工组织设计能力、招投标能力、施工阶段项目管理能力。
一个工程多个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以实际工程业务为主线进行任务划分,让学生通过体验,在“做”中“学”。
3
实训课程是学生成才的“跑道”
Career In Business
那么,实训课程如何制定?需要哪些内容呢?
·实训课程要以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领域、技能领域为核心。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实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掌握知识、一类是为了掌握技能,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技能人才。
因此,实训课程制定必须以扎实的知识理论作为基础。
·运用虚拟仿真信息化技术为学生知识领域培养提供高效的教学方式和资源。虚拟仿真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三维可视化及情境仿真化,而信息化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数据的快速传输、计算和分析能力,二者相结合将会给教学带来降低表达难度、提高知识传递效率的益处,并给实训课程带来情景式互动、趣味性体验、快速考评等益处。
·以互联网技术提供教学资源的共享,打通教学、考核、认证、就业各个环节。当前,“互联网+”的模式正在改变各个行业,教育行业更是与互联网经济融合的焦点之一,教学资源的共享、学习生命的持续维护、技能认证的普及、与就业的衔接等均为互联网可以提供的核心服务。
·以案例式、项目式、任务式教学为核心思想组织制定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以一个案例为核心,划分若干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参与完成,是最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高效、趣味、可量化的教学方法。因此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围绕上述3点进行大胆创新、细心推演、全面设计。
近年来,我国的BIM研究与应用发展迅猛,但应用水平和深度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具体原因可能是:国家在行动、企业在行动,但人才培养没有跟上。
想要加快BIM的深度应用就需要建筑类高校加快人才培养的“革命”。高校应努力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为目标,为学生的就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作者:BIM建模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