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0月30日下午,机械工程学院在惟实楼L2707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工匠面对面”交流会。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能专家牛雪平,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谢长超(数控07141班校友),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中心班长巩海超(数控07142班校友),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数控加工中心技术骨干王石(机制1002班校友)受邀分享实践经验,机械工程学院100余名师生代表参会。交流会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俊京主持。
王俊京首先代表学院对四位工匠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逐一介绍嘉宾风采。牛雪平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得主,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深耕航空制造领域数十年;谢长超凭借精湛技艺斩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军工大工匠”等荣誉,成为航天精工领域的技术标杆;巩海超从“河南省技术能手”成长为“全国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同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带领团队深耕智能制造;王石则以“河南省技术能手”“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在航空数控加工领域崭露头角。王俊京寄语师生:“望大家以工匠为镜,在聆听中思考,在感悟中成长,真正学有所获。”
交流会上,牛雪平以自身成长历程为脉络,生动诠释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他坦言:“现代机械制造绝非简单操作机床,更需‘手感’与‘匠心’的沉淀,要学会与设备共鸣、与零件对话。”他勉励同学们既要筑牢理论根基,更要锤炼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素养。
三位校友则结合在校记忆,分享了从技能竞赛中淬炼本领、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的奋斗故事。谢长超强调:“工匠精神始于专注,成于极致。唯有沉下心来打磨技艺,方能在平凡岗位成就非凡。”巩海超与王石亦呼吁学弟学妹们珍惜实训机会,将“精益求精”刻入职业基因,用扎实技能铺就成长之路。
自由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围绕“军工企业人才需求”“职业发展路径”“校园到职场的过渡”等问题踊跃提问。工匠们一致认为,军工领域不仅看重专业知识,更强调“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严谨作风与终身学习能力”。2025级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万紫涵感慨:“从前觉得‘工匠精神’遥不可及,如今明白它就藏在每一个精准的尺寸、每一道严谨的工序里,这让我的职业方向更加清晰坚定。”
王俊京在总结发言中对学生提出三点期望:一要传承军工精神,以技能报国为己任;二要厚德尚技,在实训中练就过硬本领;三要自信自强,以热爱坚守初心,以创新成就匠心。
此次交流会不仅搭建了校企人才培养的桥梁,更以“把平凡做到极致便是非凡”的工匠力量,为师生带来深刻的精神洗礼,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弘扬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
(供稿/机械工程学院 撰稿/唐静 摄影/学院记者站 单位审核/苏君 编审/杨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