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莲塘口岸
联结香港与深圳的第7座陆路跨境口岸
重新定义城市边界
打造口岸建筑全新典范
-
莲塘口岸,《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是深圳市规划建设的第七座跨境陆路综合口岸,也是深圳市最后一个口岸,其建设有利于深圳市内陆口岸功能的优化调整。
是深港跨境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深港间首次采用“一站式”车辆通关模式的立体式口岸。
从2014年到2019年,其建设始于深港的深入联结,落成并开通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新基建浪潮的前奏。
近日,深港通关,莲塘口岸作为对未来探索、全专业全流程BIM设计实践的代表,再一次见证时代的发展变化。


接下来,小静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该项目是如何将BIM技术应用到项目当中的。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罗湖区莲塘街道西南角,北临罗沙路,南至深圳河。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
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粤港合作的重点项目。

策划决策
针对人流、物流、车流、复杂环境依托BIM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人员分布、人员种类、体积、行走速度、人员对路径的熟悉程度及人员耐心等因素,模拟整栋建筑的疏散场景,综合检验设计的合理性。


项目设计
利用体量功能将项目方案进行三维演示及比选,形成设计成果。
设计模型直接生成平面及立面图纸,实现三维设计交付。
利用BIM开展管线设计,先后制作了四套机电设计方案进行经济、功能、可靠性的分析。


施工建造
基于设计模型开展模型核查及构件信息添加等工作,实现设计模型延续运用。
应基于BIM技术对钢筋节点进行三维排布,解决钢筋碰撞问题,指导现场下料和施工。通过BIM技术,对场地规划方案进行比选分析,优化调整方案。
65°大倾角钢筋混凝土斜柱是本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直径1400圆形大截面,高度为27.8米。
先后制作了四套方案,依次为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分层搭设单侧贝雷架平台、分层搭设单侧钢管贝雷架平台和一次搭设贝雷架剪力墙结构大平台,经过项目及专家论证,贝雷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大平台的利用优点是施工难度低,几乎不影响工期,初步估算节省材料费六十万元。
在协助方案比选阶段,节省了大量时间,原始净空只能达到4.85米,经过多方沟通,采用水电专业与暖通专业管道穿插,最后分管拆分与压扁之后,净空达到5.05米,满足净空要求。
对整合模型开展管线排布,并添加资料架模型及绘制机电施工详图。
基于BIM模型和现场实际施工进度计划,建立实时动态进度模型管理模拟,提高项目部对项目的宏观把控能力,并合理制定材料采购性计划、人与调配计划,精确控制施工进度,优化施工之资源。
利用BIM技术,建立临边、洞口等安全标识,并自动统计安全防护设施需求计划。通过协同平台,各参建方参与协同更新及工作流程,开展变更、质量安全管理,实现多方协同管理工作。






新技术应用
基于BIM模型搭建相应的安全体验VR平台,激发项目人员安全教育学习积极性及意识。通过无人机与BIM相结合,为场地管理提供支持。
依托宝冶自主开发的宝冶工具集平台,融入二次结构工艺标准进行深化设计,辅助现场标化作业。
将BIM技术全方位的应用与设计施工阶段,并为各参与方提供了丰富准确的数据支持。目前已编制从设计、施工、运维等72个BIM标准。
形成了以BIM为核心的标准和业务流程体系。



作者:中文BIM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