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建:融合创新视角下的建筑产业数字化

作者: 时间:2024-02-21 点击数:

融合创新视角下的建筑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时代,云计算、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逐步颠覆和改变世界格局。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具体目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产业,其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建筑数字化迎来时代发展契机,成为驱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基于此背景,《城市建筑空间》杂志采访了中亿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建。

 

行业需求催生融合之势

 

UAS: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体现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数字经济时代下,您如何理解建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李国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和动力均发生变化。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建筑产业,因其自身具有碎片化、复杂性等特点,长期存在能耗高、污染大、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建筑产业亟需摆脱高消耗、高排放、劳动力密集的传统发展模式,应创新发展理念与建造模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建筑产业需向“建造模式一体化、建造方式装配化、建造手段智能化、建造管理精益化、建造作业精细化、建造活动低碳化、建造过程安全化”方向转型。

 

 

UAS:推动数字经济与建筑产业深度融合,需要提升建筑产业数字化能力与数字化水平。您认为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什么?

李国建:从行业需求角度来看,建筑产业必然朝着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发展。其中,安全永远是需要守住的红线。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发展线、控制碳排增长线才有意义。要实现以上发展目标,原有粗放的生产与管理方式不再适用,必须借助数字化手段。

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建筑产业要朝着绿色化、工业化、精益化方向发展,必然以数字化手段为支撑,将以正向标准设计、建筑机器人、智慧工地等为代表的建筑科技不断应用于项目实践。但是,点层面的技术突破并不能有效破解行业发展困境。建筑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不能仅依靠技术的单点突破,而需点、线、面系统发力,实现建筑产业的整体数字化。

 

 

UAS:您认为实现建筑产业数字化的关键路径是什么?建筑产业数字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何在?

李国建:实现建筑产业数字化的关键是坚持“融合创新”。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需以建筑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建筑类、机械类、信息技术类等专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

“数字化”要素的融入改变了建筑产业链,在原有设计、施工、运维环节基础上催生诸多新业态,更多的软件平台类、集成电路硬件研发类、智能产线类企业涌入建筑领域。数字化将建筑产业各环节有机串联,打破信息壁垒,有效促进其融合发展。

 

数据驱动迈向互通之路

 

UAS:鉴于建筑产业的复杂性及转型发展的迫切性,您认为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应注意哪些方面?

李国建:建筑产业数字化是大课题,涉及多个领域,需多环节协同。在长链条、长周期、多参与方的现实背景下,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谨记“场景是创新的土壤、需求是研发的导向、市场是检验的标准”。

建筑产业要以更开放的心态主动拥抱数字化,实现“数字化+建筑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在策划阶段,需将绿色、人本、智慧等概念渗透其中;在设计阶段,需结合零能耗建筑、智慧建筑的专项咨询完善整体设计方案;在施工建造阶段,应系统考虑BIM、智慧工地、智能装备的综合应用,避免为解决单点问题而出现系统烟囱和数据孤岛;在运维阶段,需借助更多数字化手段实现高效的楼宇自控、能源监测、碳排管理等。

 

 

UAS:请结合您的工作经历,谈一谈您在推动实现建筑产业数字化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李国建:结合地区及企业发展实际,从人才团队、技术研发、产业生态3个层面系统推进建筑产业数字化的实践与应用。

首先,通过搭建开放型创新服务平台解决人才团队问题。中亿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出资成立“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该研究所是苏州市首个由龙头企业牵头、政府合作共建、面向融合基础设施产业的技术研究所。借助研究所的创新平台,引进6名博士专业人才,组建了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包括近百名中高端人才)的研发团队。

其次,在人才团队的支持下,基于实际需求场景深入推进研发工作。以数字化手段为基础,建筑低碳、城市安全为业务抓手,系统推进算法、平台和硬件的研发。建筑科技是应用科技,实验室位于施工一线。所有新技术的真正落地均秉承“有用、能用、好用、广泛用”的原则。

第三,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科技招商,聚集建筑科技公司、打造建筑科技产业生态链。通过企业、地区、行业协同,共同促进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

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创新热土打造科技之窗

 

UAS:江苏省是我国建筑大省,也是建筑强省,而苏州市建筑业产值在江苏省一直名列前茅。您怎样看待地区、行业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李国建: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应追求企业、地区、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苏州市以“数字经济”为主要抓手,出台一系列支持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通过打造建筑产业创新集群,促进以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建造运维为一体的建筑产业数字化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示范项目、示范园区的打造,试点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一系列行动均体现出政府的积极引导及企业的主动配合,必然促进建筑产业数字化在苏州的长足发展。

苏州市智能建造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UAS:能否立足于项目维度,谈一谈您如何推动建设项目的数字化实践?

李国建:苏州市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园项目于2022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期间坚持“以智能建造为主题,以数字化贯穿始终”的原则,与建筑工业化深度协同,希望打造江苏省智能建造示范项目。为更好地推进项目,我们进行了多维度探索创新:从组织方式上,采用全参与方协同的创新组织模式,咨询团队与技术中心紧密协同,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从实施路径上,全方位采集项目数据要素,结合多种数据技术,提供多项数据服务,服务范围涵盖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施工、产业互联网、智能装备、数字运维等全产业链条。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数字化”为驱动力,多领域探索创新实践,助力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市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