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GIS和数字孪生写入国家标准 建筑居住区数字化运营产业前景广阔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3部分:物业管理
Digital technique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and residence community-Part 3:Property management
01.
涉及BIM部分
3.6
BIM 运维系统 th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存储、移动互联等技术,集成各智能系统、物联感知系统、实时输入及原始导入的数据并实时加载到 BIM 模型中的运维平台系统,实现基于 BIM 模型的智慧化运维管理。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LoRa: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
Web:全球广域网(world wide web)
6.1.2 数据范围
主要包括以下数据:
a) 人员数据:人口信息、身份信息、居住信息等;
b) 属性数据:项目名称、建筑面积、设施设备属性等信息;
c) 采集数据:物联网数据或智能设备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处理;
d) 文档资料:与项目运维相关的电子文档和资料;
e) 事项数据:项目运维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基本信息及处理流程等;
f) BIM模型数据:房屋建筑及相关设施设备BIM模型信息。
6.4.1 BIM 运维系统设计
BIM 运维系统设计符合以下要求:
a) 平台宜选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 BIM 引擎,遵循数据安全、系统可靠的原则进行软件选型和搭建;
b) 平台功能模块宜包括模型及资料管理、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管理、能源管理、应急管理等;
c) 平台宜与建筑设备自控系统、智能消防系统、智能安防系统、门禁系统、环境监控系统、能源控制等系统进行集成;
d) 平台应具备开放的数据集成接口和二次开发扩展能力;
e) 平台宜充分考虑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端的应用。
6.4.2 BIM 运维模型
BIM 运维模型应符合以下要求:
运维模型宜以竣工模型为基础,应能反映建筑实体的真实情况;
a) 运维模型的基础数据应基于竣工模型,可根据运维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增减和优化;
b) 运维模型宜根据其使用方式按区域、楼层和系统进行拆分和组织;
c) 运维模型应依据建筑实体数据实时持续更新;
d) 运维模型数据的管理、分析应通过运维软件实现,该软件宜建立在云平台基础上,并具备搜索、读取、分类、计算、预警等基本功能。
6.4.3 BIM 运维应用
BIM 运维应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支持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
b) 支持设备设施运行的动态信息查询和异常情况快速定位;
c) 支持报警规则设置,触发设备阈值可自动发出报警;
d) 支持与其他应用系统的联动,可实现业务自动衔接;
e) 支持自动或手动设置运维计划,按周期或单次完成设备设施运维任务;
f) 支持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运维全过程闭环;
g) 运维数据应实时保存并备份,支持分类搜索、查看、分析。
02.
涉及GIS和数字孪生部分
7.3.4 安防管理
安防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a) 视频监控系统应具有图像记录和复核的功能,采用数字视频技术,对出入口通道、道路、公共场所、其他重要部位等进行实时和有效的视频监控。
1)可与周界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联动,形成报警视频复核机制。通过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进行联动监控,可基于数字孪生、GIS 地图技术等实现点位布控、联动调阅、批量规则调阅,实现智慧化视频应用;
2)应满足 GB 51348-2019、GB 50348-2018 等相关标准要求。具备与其他平台对接、进行多级联网,信息传输、交换、控制协议应符合 GB/T 21741—2021 GB/T 28181 的相关规定。
b) 电子周界封闭式管理的建筑及居住区周界设置越界探测装置电子围栏(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围栏、红外对射,震动光纤等),宜具备可疑人员越界报警、可疑人员滞留监控、周界盲点与死角监视等管理功能。
c) 重点区域入侵监管:重要设备间、仪器间、高配房、特殊用房,设置入侵告警,有人员闯入可联动周边巡逻人员就近处理;
d) 高空抛物监管:在监管区域内应支持高空抛物报警提醒;
e) 消防通道堵塞监管:对消防逃生楼梯、消防救援通道、消防登高场地等消防通道,宜运用AI数据运算抓取堵塞位置、推送相关人员。
8.4.9 地下管网
地下管网符合以下要求:
a) 宜支持市政供给的给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管线信息数据平台的接驳,及时发出服务变化的移动信息通知;
b) 宜支持地下敷设或管沟敷设专业管线的检查井定位及运行异常报警查询智能监测,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多维管控,融合物联数据实时监测,并提供可视化检修流程模拟培训指导,根据报警进入维护检修流程,快速消除隐患和故障;
c)应支持业主发现地下管线设施异常或者地面排水异常后使用平台报警,及时接驳并反馈。
03.
征求意见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