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文化旅游与国际教育学院各基层教学组织在各自教研室分别开展了第七周教研活动。
旅游基础教研室和旅游与酒店管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在明德楼1521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安排、数智文旅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内容优化等开展本次教研活动。首先副院长杨乐主持讨论并确定了旅游管理2301、旅游管理2302和旅游管理2401三个班级综合实训地点、内容以及时间安排;随后针对数智文旅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进行初步讨论;最后教研室成员共同研讨了如何优化和完善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内容、加快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对专业群及专业有更深入的认识,为课程建设、教学工作及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艺术设计基础教研室和艺术设计技术教研室尚技楼S1228开展教研活动,会议由教研室主任于璐、孙立伟主持,分别根据专兼职教师的述职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逐一进行了总结,并对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教研室主任于璐总结了近期教学情况,提出了近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教师不仅仅要做好教学的基本工作,还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做好表率。随后,各授课老师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大家相互评价,坦诚交流个人工作经验。

商务与应用英语教研室在明德楼1519围绕加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开展教研活动。《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函电》、《英语翻译》几门课程的参与老师分享了课程建设心得,为正在建设的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供了宝贵建议。随后,同头课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

外语基础教研室在明德楼1516共同学习研讨了陈坚林教授的文章《信息化时代外语教学范式的重构》,深刻理解“技术赋能教育”的核心要义,明确了AI语言模型、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路径,讨论了如何将智能评测系统与形成性评价相融合构建动态反馈机制,如何将数字资源库建设与混合式教学相融合,实现“线上+线下”深度互动。此外,教研室成员共同讨论了应用英语专业未来三年的实训室建设规划,大家在对现有平台缺口分析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建立虚拟会展实训中心和涉外文秘智能工坊,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共外语第一教研室在明德楼1513聚焦了解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原理、学习优秀教材案例和“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评审标准解析开展教研活动。首先,老师们围绕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原理展开,通过原理解析+案例研讨的形式,系统阐述活页式教材的模块化设计理念,讨论突破传统线性编排,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为核心,通过可灵活重组的单元模块,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与个性化适配。随后,老师们从政治方向、内容质量、体系创新、实践应用四大维度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深度剖析新国标对教材建设的指导要求,重点讨论了如何在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突出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等时代特征。此次教研活动通过深入研讨,助力教师从“教材使用者”向“教材创造者转型”,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公共外语第二教研室全体专兼职教师在明德楼1515开展主题为“数字化教学工具与AIGC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AIGC技术如何在外语课堂中发挥作用,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教学工具提升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果。活动中,教研室组织了对AIGC技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的深入学习,重点介绍了智能批改、语音识别和在线互动课堂等技术。老师们详细了解了这些工具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并增强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在随后的讨论环节,教师们就如何将数字化教学工具有效融入课堂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探讨了AIGC技术如何优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不仅掌握了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还激发了对未来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推动外语教育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