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旧版
搜索
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贡献度,为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文化
组织机构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贡献度,为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职能部门
教学科研单位
群团教辅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贡献度,为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师资队伍
教学工作
学生工作
共青团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科技创新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贡献度,为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合作交流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贡献度,为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社会培训
国际合作
产教融合
招生就业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贡献度,为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招生信息网
就业创业网
校友总会
智慧校园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贡献度,为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网通办
教务管理系统
学生管理系统
顶岗实习系统
数字化学习中心
图书管理系统
数读工院
首页
数读工院
省部级科研平台
校企重点共建产业学院
全国技术能手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
专业
国家级、省级党建品牌
职业教育国家 在线精品课程
2024-11-28
国家级、省级党建品牌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019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自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来,学院以点带面抓示范,辐射带动促提升,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先后获批河南省国防科工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支部的学生党员在评奖评优、专升本、科技创新比赛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在2024年中国大学生世界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应用开发”争夺赛获金奖、2024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软件系统开发”争夺赛获金奖、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获一等奖等殊荣。二、经济贸易学院电商物流专业党支部经济贸易学院电商物流专业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2022年被认定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在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电商物流专业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2024-11-28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24-11-28
专业
2024-11-28
全国技术能手
邰鑫中共党员,机械工程学院数控技术专业骨干教师。从事职业教育十六年,始终坚守教育教学一线,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与学生成长并肩前行。承担《多轴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工作。主持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加技能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4项。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11项。深入调研省国防工业系统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实施机械导师制“双元五融五共”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近5年培养了150名机械导师制班学生。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军工系统优秀教师、全国数控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盛青山中共党员,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骨干教师,河南省柔性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南阳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头人。以三尺讲台为荣,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承担《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系统综合课》等课程教学工作。参与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核心论文6篇,申请专利5项。参加技能竞赛,获国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
2024-11-28
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团队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骨干建设专业为依托,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专任教师17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产业导师3人。团队成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高层次人才、技术能手、名师、骨干教师等荣誉23项,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创新工作室2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团队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主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研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2项,主编“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服务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深耕科研和技能竞赛。2021年“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团队秉持师德为先理念,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积极开展“初心担当、倾心教学、潜心科研、匠心育人、诚心
2024-11-28
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S7-300 PLC应用技术》主持人:屈保中《S7-300 PLC 应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解西门子S7-300 PLC的编程指令、编程方法、典型控制系统的选型、安装及程序设计与调试等内容。课程开设于2013年,团队成员结合专业教学标准,不断调整、完善和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分别于2020年立项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2年立项为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根据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硬件安装、程序编制、维修维护等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对接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依托“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融入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军工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采用项目式组织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解构、重组、序化,确定12个学习项目,实现“岗课赛证”融通。目前课程资源有129个,包括视频65个,动画25个,在智慧职教MOOC平台上线运行。《C语言程序设计》主持人:杜恒《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面向全校工科专业开设,培养学生掌握编程基础知识,具备程序设计能力,提高科技创新和职业素养。课程建设硕果累累。2018年立项为河
2024-11-28
省部级科研平台
一、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基本情况学校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2019年被教育部批复成立的科研平台,中心依托河南省材料成形装备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柔性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与南京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军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等高校和企业深入合作,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集成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理论与应用。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0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以上19人,中级技术职称14人,博士3人,硕士14人。中心占地约1000平方米,配套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增材制造设备等教科研设备,功能齐全,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能够满足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服务需要。2.建设成效近年来,申报省级科技攻关项目30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科技成果奖3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1项;对外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服务100余次,与相关企业单位签订科研服务项目30余项,横向课题到账额1200余万元。其中,中心与南京理工大学、中兵集团5124厂合作研发的“高速冲击试验台”“空气炮”等国防重点试验装置已投入国防试验工作,保
2024-11-28
校企重点共建产业学院
比亚迪产业学院比亚迪产业学院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2023年6月15日,比亚迪产业学院揭牌成立。产业学院将在充分发扬比亚迪技术及品牌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校多专业和多元化的办学资源,共同探索“1+N”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一是“产业学院+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建设“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教室即车间、产品即作品、毕业即就业”的育人文化;二是“产业学院+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围绕汽车产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等新发展情况,探索“以研促学、以教促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三是“产业学院+共同体”的专业建设模式,紧密对接汽车产业人才标准及需求情况,共同开发面向一线岗位的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专业共建、师资共训、课程共编、标准共研、成果共享等深度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区域性、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航空母舰”。校、行、企协同实施,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产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推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航天装备制造产业学院为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8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