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三教改革”,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比赛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举办2025年教学能力比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分组
对接国赛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课程一组、专业课程二组3个组别。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实施课堂教学、达成评价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不含中、高职思想政治类课程)。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技能)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专业核心课或(选修)课,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其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
二、参赛对象
参赛选手须为学校在职教师(包括教龄2年及以上的在编在岗教师、签订正式聘用合同并连续全职在参赛学校工作2年以上的在聘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也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每位教师限报1个组别。鼓励国家级和省级的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鼓励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主持人及团队成员报名参赛。
所有成员由近3年内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35岁以下(含)的教师不少于1人;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课程组的比赛,数量不超过1名。
2023年已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不能报名参赛,不能以参加过国赛的公共基础课、同一专业大类的专业课程参加本年度比赛。
三、比赛要求
1.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或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
(2)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3)参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有关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应与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有关内容相对应。
2.参赛作品
包括教学实际使用的教案、教学实施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说明等。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正文使用仿宋_GB2312小四号字、1.5倍行距。
(1)教案
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内容,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其中课中教学活动安排占主要篇幅),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及时间分配,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施,课后对授课实效、改革创新、存在不足及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时长不超过2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以及有场地设备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可连续安排3-4 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教案应符合真实项目、岗位实践教学实际。每次课的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2)教学实施报告
针对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总结参赛内容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改进措施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文末注明正文“中文字符统计数”),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文字清晰可见,图表合计不超过12张,单张图表原则上不超过半页。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和《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有关要求制定或修订。公共基础课程组只需提交授课班级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科学规范制定,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学生考核与评价、教学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公共基础课应执行教育部2020年、2021年印发的相应课程标准,参赛团队须提交执行部颁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对课标中未覆盖的部分(如基础模块的职场情境任务、拓展模块的具体内容、各模块的授课进程安排等)予以重点说明。在提交的课程标准(或实施方案)中,应另附参赛班级授课计划表(注明授课日期、学时)。
(5)教材选用程序说明
1.须包括(但不限于):本校教材选用组织机构及职责;本校教材选用程序及要求;本课程教材选用过程;本课程教学选用教材结果公示及备案情况;本课程教材使用及核查情况(遵照选用结果使用教材情况、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教材选用结果备案佐证材料)。
2.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3.鼓励教学团队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https://vocationa1.smartedu.cn)及接入该平台的其他平台开展实际教学。
4.参赛作品所涉及的专业须是本校近3年在教育部备案并实际开设的专业和课程,成员须实际承担有关教学任务。以虚假内容参赛的,取消其参赛资格以及所在参赛队团体奖获奖资格。
四、赛程及奖项设置
1.初赛:由各教学单位组织,各二级学院须推荐至少2个团队,各公共教学单位须推荐至少1个团队参加校赛决赛。
2.决赛:决赛包括参赛材料评审和综合素养展示两部分。
(1)参赛材料评审。评审专家对各参赛团队作品材料(含教学实施报告、教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选用说明)进行评审并根据参赛材料评分标准打分。
(2)综合素养展示。教学团队在决赛现场介绍实施报告、进行答辩。
(3)综合评审。专家结合参赛材料及综合素养展示进行综合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
五、日程安排
1.5月10日之前,各教学单位提交本单位参赛报名表和参赛汇总表。
2.5月13日之前,各教学单位提交本单位参赛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
3.5月16日之前,学校组织安排校赛,择优推荐拟参加省赛名单。
六、相关要求及说明
1.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把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作为提高教师能力水平的重要抓手,广泛发动教师积极参赛。
2.各教学单位作品申报尽量要覆盖教学单位专业相应的专业大类,并注意专业、专业大类的对应关系,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专业目录。各教学单位要从中长期培育出发,足额推荐参赛数量,推荐数量纳入年度考核。
3.各教学单位在参赛选手遴选和团队组建方面应加强协同联动,鼓励跨院系组队,强强联合,如有需学校统一协调解决的问题,请及时与教务处沟通。
4.请各教学单位于5月10日前,将《参赛报名表》(见附件1)和《参赛汇总表》(见附件2)电子版及纸质版报送至教务处1128办公室教务科。
5.请各教学单位于5月13日前,将参加校赛团队的参赛材料提交至教务处1128办公室教务科。
附件:1.参赛报名表.docx
5.关于开展2025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竞赛活动的通知.pdf
教务处
202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