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第三周教研活动

发布者:白西乔发布时间:2025-09-25浏览次数:10

2025年9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按照教研活动方案分头开展本学期教研活动。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联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联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学校教学督导宋应云教授受邀全程指导,旨在优化《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教学设计,深化跨教研室协同育人。

活动中,教研室围绕绪论教学各环节展开深度联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聚焦高职实践落地,分享“情境导入——案例赋能——实践闭环”教学链路及工科、经管类等专业特色案例库建设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侧重理论支撑,提供“新时代理论溯源”素材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视角补充理论内核解读,共同完善“理论——实践”衔接的教学方案。

督导专家组肯定了两个教研室“实践扎根+理论铸魂”的协同亮点,建议补充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案例、深化课程内容衔接。此次活动凝聚协同共识,优化了教学方案,为提升高职思政课育人质效奠定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围绕“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这一章节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主题、核心问题、教学目标,共同整理了相关的马列经典文献、党的重要论述,共同探讨了教学难点、学生问题等,为课堂讲授做好了充分准备。

国家安全教研室重点围绕《劳动教育与实践》在线精品课的相关工作进行研讨,围绕制作高质量教学视频(如微课、实录课)、PPT课件、电子教案、案例库、习题库等,各位教师各抒己见,教研室主任苏海淼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教研活动围绕课程建设、课程改革、资源共建进行,本学期两个教研室将继续加强协作,强化课程间逻辑衔接,推动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活动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思政课

活动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和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联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思政课。首先,教研室全体成员首先系统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本质要求与五大特征等理论体系。接着,教师们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结合不同课程模块内在逻辑,开展了课程内容衔接设计。大家以“如何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课堂‘活’起来”为主线,重点探讨了如何运用现实案例、生动实践和青年关切,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认知。经过充分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于打通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通过鲜活素材展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人民立场、文明价值与世界贡献。最后,学院督导宋应云老师总结讲话,要求大家继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自身发展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擘画中,讲好最动人、最有说服力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军事理论教研室

教研室全体授课教师围绕第一章“中国国防之国防概述” 展开深度研讨。作为国防教育的入门章节,“国防概述”承担着构建学生国防认知框架、培育国家安全意识的基础作用。备课会上,教研室主任魏丹丹首先结合校级精品课建设标准,复盘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 —— 如国防内涵的时代演变与学生认知衔接不足、古今国防制度对比缺乏具象化支撑等问题。针对这些痛点,教师们结合最新国防政策动态与区域国防资源,提出系列优化方案;在教学方法上,设计“国防概念演进时间轴”互动环节,引入本地近代国防遗址研学素材,通过“案例研讨 + 情景模拟”强化理论与现实的关联。此外,课程组还统一了章节知识点考核标准与线上资源使用要求,确保精品课教学质量的规范性与统一性。

此次专题集体备课精准聚焦基础章节的教学提质,为后续课程开展筑牢根基。下一步,课程组将把研讨形成的优化方案落地到课堂实践中,持续打磨精品内容,切实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