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召开第十一周教研活动

发布者:涂豫发布时间:2025-05-17浏览次数:15

2025429日下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按照期初教研活动方案,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本学期十一周教研活动。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软件技术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信息技术基础教研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软件技术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及信息技术基础教研室联合在X2302召开了第十一周教研活动。活动主题:“金教材”与新形态教材开发。

首先,郝倩老师分享了教材编写经验,提出通过“任务驱动”重构内容体系,融入思政元素,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其次老师们聚焦模块化课程,共探“活页式”创新,围绕《Web表示层开发技术》《Java程序设计》课程目标,结合校企合作专家建议,将活页式教材嵌入真实项目案例,配套微课;关于‌产教协同赋能,大家认为将课程从‌内容分层设计、‌数字资源融合‌、‌动态更新机制三个方面明确任务。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各教研室老师们一致认为新形态教材建设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材与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深度融合,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电子通信基础教研室、电子与移动通信教研室、物联网应用技术教研室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

电子通信基础教研室、电子与移动通信教研室、物联网应用技术教研室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联合在学院2322会议室召开第十一周教研室活动。活动主题:期中教学检查、职业技能竞赛备赛、2025届就业工作推进。

各教研室首先针对期中教学检查进行深度研讨,教师们结合本学期教学实际,系统梳理课程进度、课堂管理及学生反馈。方华丽老师分享了竞赛指导“五步法”,即通过组建梯度化团队、实施模块化训练、开展对抗式演练、建立心理疏导机制、构建备赛资源库,全面提升学生竞赛能力。各教研室还就“课赛融通”教学模式展开交流,提出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设计,开发适配教学案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针对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了《就业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分析行业需求与就业数据,制定帮扶计划。

各教研室表示将持续强化“教学-竞赛-就业”协同育人机制,将教研成果转化为行动方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新动能。

  

(三)人工智能基础教研室、大数据与云计算教研室及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教研室

  

人工智能基础教研室、大数据与云计算教研室和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教研室联合在北实训楼S1314召开了第十一周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改革和数据画像构成。

大数据与云计算教研室主任刘老师以“深化评价改革,构建数据驱动的教学新生态”为核心,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强调打破传统单一分数评价模式,构建“知识+技能+素养+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针对当前教学评价中“过程性评价缺失”等问题,李金锁主任提出“三维联动”整改思路,提出应用场景联动,将数据画像结果反哺课程设计、实习岗位匹配及专升本备考指导。教研室老师经过激烈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提出构建“课堂表现(30%)+项目实战(40%)+职业素养(30%)”的模块化评价体系,试点在2023级大数据技术专业推行“工单式”过程考核,将企业真实项目任务转化为评价载体。

最后李金锁就近期期中教学检查及22级学生实习等相关工作进行了强调,各位老师要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完成自己所肩负的工作任务,为学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撰稿/戴田旺  摄影/各教研室  单位审核/涂豫 编审/刘天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