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重点教改项目​-《高职模具专业“两并行、全流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2-28浏览次数:

河南重点教改项目

高职模具专业“两并行、全流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据海关2017年数据,2433亿的中国模具消费值支撑了27万亿的产品制造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的报告指出,职业院校应树立面向模具产业需求,培养具有匠心精神的工程应用人才。结合麦可思报告数据和模具行业的调研分析,发现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及学生期望有一定差距,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三个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产业需求,难调整。二是课程相互孤立,缺乏联系,难衔接。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难融合。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组根据调研、分析、辩证、归纳和总结,依据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理论,结合专业现状与发展规划,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重构课程体系,遵循成果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在分析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建设四个课堂、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构建了“两并行,全流程”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研究任务,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铸造了以8“品牌学生”、4“品牌教师”和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标志的“品牌专业”,使专业成为在省内具有引领作用、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

主要研究成果与特色如下:

1.首次提出了“两并行、全流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实践并行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冲模与塑模并行适应了模具行业发展,基于模具生产过程,构建了全流程课程体系,保证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设计了全流程课程链,解决了课程衔接问题

将与工作过程关联紧密的课程并入一个集合,构建了冲压模、塑料模两条全流程课程链,课程序列与工作过程一致,每条链中的课程在同一学期实施。开发典型教学项目贯穿全流程,按“设计、工艺、制造、装调”四步顺序执行;课程之间有统一接口,增强了课程衔接,解决了课程间相互孤立的问题

3.搭建了学生自主成长平台,以“四个课堂”为保障,创新了批量化培养高质量学生的机制

创建了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社团“模具爱好者联盟”,对接国家和行业技能大赛,以竞赛项目引领学生自主成长,专业老师指导,采用“以老带新”的形式,由大赛获奖选手为社团成员授课,充分利用校、企、赛、网“四个课堂”的立体化环境。通过专业技能大赛和网络技能大赛等赛事,将竞赛由精英扩充到大众,形成了社团自主成长+教师辅助成才+大众化竞赛平台引领的协同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