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阳考察,来到他数次褒扬的红旗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引导来华留学生体验灿烂悠久的河南古代文化,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学校科技外事处的支持下,文化旅游与国际教育学院“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行河南读中国”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3月21日-22日赴河南省红旗渠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月21日,实践团抵达红旗渠纪念馆。展馆内,泛黄的施工图纸、斑驳的开山工具、震撼的修渠影像,将大家带回那段“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峥嵘岁月。指导教师魏楠现场教学,结合展品讲述林县人民“十年磨一剑”的壮举。


在青年洞实景教学点,师生们沿渠徒步,触摸崖壁上的凿痕。魏楠带领留学生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洞前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孟加拉国籍留学生吉山表示:“直到亲眼看到红旗渠,我才体会到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勇敢,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我也会将中国精神讲给更多我身边的同学和家人。”

3月22日,实践团转赴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卜辞的神秘、青铜铭文的厚重、简牍帛书的雅致,令师生们流连忘返。指导教师许丰田为留学生讲述了中国文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阿富汗籍留学生何波表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汉字演变的神奇和中原文化的厚重,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而是中国人用手指和智慧在时间上留下的痕迹。”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化身“领学员”,留学生成为“探索者”,在红色热土与文明长河中同思共学。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师者与学子的共鸣,绘就了一幅中外人文交流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