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部开展第十一周教研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5-08浏览次数:0

429日下午,体育教学部各教研室根据教研活动计划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公共体育教研室:

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公共体育教研室于4月29日下午组织开展了以“教学方法创新”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  

研讨会首先围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展开分析。与会教师一致认为,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法、重复训练法等在夯实学生基础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学生主动性不足、课堂互动性较弱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教研室主任刘甘霖强调:“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随后,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经验。案例教学法、游戏化教学、信息化手段(如运动APP、视频反馈)等创新模式成为讨论热点。贾淼老师提出:“通过分组竞赛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显著提升,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此外,教师们还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个性化指导等新思路,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教师们从教学设计、评价机制、师生互动等角度提出了多项建议,如增设趣味性热身活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赵佳音老师分享道:“通过设置‘运动达人’挑战赛,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经过深入交流,教研室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的教学创新方向。活动最后,刘甘霖主任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思路,下一步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公共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公共体育教研室将持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造更具活力的体育课堂。

田径教研室:

为深化体育科研创新,提升教师科研能力,4月29日田径教研室在体育教学部106办公室组织召开“体育科研方法探讨与水平提高途径”专题教研活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研讨。
   活动中,教研室主任围绕“体育科研选题设计”“研究方法优化”及“学术成果转化”作主题发言,强调跨学科融合与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教师们结合自身科研实践,就数据采集、论文撰写、课题申报等环节展开交流,并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科研瓶颈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团队协作、定期研讨、对标前沿”三项提升路径,明确下一步将实践融入科研资源共享平台。
   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有效凝聚了学术发展共识,为推动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乒羽教研室:

周二下午,乒羽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研室主任李鹏以乒乓球正手攻球为例,从五个方面进行汇报,并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一、教学目标

学生准确说出正手攻球动作要领,80%以上学生在一学期课程中掌握正手攻球基本动作,实现连续击球20次以上通过分解练习、多球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手眼协调、发力技巧与击球稳定性。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培养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击球时的站位、引拍、挥拍轨迹与击球点控制。

难点:腰部、手臂、手腕的协调发力,以及在移动中保持动作稳定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准备部分:进行绕球台慢跑、动态拉伸,结合乒乓球专项步法(滑步、交叉步)热身,提升脚步灵活性。

基本部分: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正手攻球动作,强调“转腰引拍、挥臂击球、重心转移”,同时利用慢动作视频辅助教学。学生徒手模仿挥拍动作,两人一组相互纠正;持拍进行固定球练习,体会击球瞬间的发力。教师定点喂球,学生练习连续击球,逐步增加击球难度,进行左右移动击球训练。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正手攻球对练,巩固技术动作。

结束部分:进行八段锦放松活动,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四、教学评价

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课堂参与、动作改进;终结性评价通过规定时间内连续击球次数、动作规范性打分。

五、安全与保障

提前检查球台、球拍,清理场地;教学中强调用拍规范,避免器材误伤,确保学生安全练习。

本次集体备课围绕五个方面展开。通过研讨,统一击球动作规范,梳理纠错策略,促进教师经验互通,优化教学思路,为提升学生正手攻球技能奠定基础。

篮排足教研室:

2025年4月29日周二下午,体育教学部篮排足教研室进行本学期第6次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三人制篮球比赛组织及裁判工作讨论。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三人制篮球比赛组织及裁判工作”展开研讨。教师们结合三人制篮球规则简明、节奏快、对抗强的特点,重点讨论了赛事组织流程优化与裁判执裁难点。针对校园赛事普遍存在的场地限制、赛程紧凑等问题,提出通过模块化分工(如编排组、裁判组、后勤组)提升效率,并强调赛前联席会明确规则细节的必要性。在裁判工作方面,聚焦“走步违例”“身体接触尺度”等易争议判罚,结合国际篮联最新规则解读,提出以“鼓励对抗+保护球员”为原则,通过手势标准化训练与临场沟通技巧强化执裁一致性。此外,针对学生裁判经验不足的现状,建议引入“以老带新”实践模式,通过校际交流赛积累经验。

活动总结阶段,与会教师达成共识:三人制篮球裁判需兼具规则严谨性与临场应变力,后续将完善校内裁判培训体系,制定《三人制篮球执裁手册》并拍摄规范动作示范视频。  

(供稿/体育教学部  图文/各教研室  单位审核/孟升  编审/刘天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