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处2018

咨询热线:

0377-63210238    63239580

0377-63270276

老校区地址:河南南阳工农路291号

新校区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孔明路666号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6个

发布时间:2024-12-27     责任编辑:rsc      来源:     浏览次数: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团队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骨干建设专业为依托,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专任教师17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产业导师3人。

团队成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高层次人才、技术能手、名师、骨干教师等荣誉23项,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创新工作室2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

团队探索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主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研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2项,主编“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服务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

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深耕科研和技能竞赛。2021年“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

团队秉持师德为先理念,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积极开展“初心担当、倾心教学、潜心科研、匠心育人、诚心帮扶”的“五心教师”活动。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三教”改革,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教师指导技能大赛分获国赛一、二等奖。

团队聚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前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育一批“德技双馨”的结构化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助推学校“双高”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团队现有成员20名,其中校内专职教师18人,高级职称及以上职称12人,成员全部为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3人。团队成员中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1名,河南省技术能手5名。

团队依托校、省、国家三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指导学生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类行业技能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国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5项、省级以上85项,学生获奖数量位居同类专业前列。

团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战略,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携手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电子信息类产教融合共同体。将团队建设成为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名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智能控制与应用

面对服务军民融合、乡村振兴和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机遇,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智能控制与应用教师团队,在史增芳教授的带领下,直面人才需求、产业需求,以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团队成员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团队积极推进国家、省、市、校四级科技特派员体系构建,针对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破解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难题;团队教师把工匠精神、军工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培养的毕业生扎根基层、攻坚克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从潜心治学到教书育人,从科研创新到服务社会,团队积极践行黄大年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是国家“双高”专业群平台课程,是支撑专业群中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工装设计等核心能力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组建了“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四位一体”结构化教学团队,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

结合“制造强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及我校军工办学特色,团队教师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线,将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军工精神融入教学内容,按照确定目标、挖掘内容、设计方案、实施教学、建设资源、评价反馈的建设路径,构建静动协同、显隐协同、师资协同、两课协同、资源协同“五协同”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课程团队于2021年5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1年9月团队教师应邀在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对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以技能报国为价值引领,创新“一核三融四位五协同”1345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三者相融合,打造“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行业导师+辅导员”四位一体结构化教师团队,全面提升团队成员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实施“校企协同、育教协同、资源协同、双线协同、师资协同”五协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教学团队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企业兼职教师1人。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电气自动化

团队以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专业、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为依托。团队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高层次人才5人,河南省名师3人。建设有国家级智能控制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匠实验室、省名师工作室等平台7个。

团队成员出版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开发在线课程国家2门省级3门,建有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研制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2项。

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各类教学成果奖5项,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省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大赛获得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教报国”BIM技术应用

团队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践行“科教报国”核心理念,深耕BIM技术,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持《高职复合型BIM人才“四元融通”综合育人》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构建思政融合、BIM贯通的七级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坚持以岗定课,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建成国家精品在线课2门。坚持以赛促学,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大赛获奖10余项。坚持以证验学,“1+X”BIM人才培养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团队创新农房BIM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开展乡村规划、农房建模、微改造等3000余项。运用BIM技术,开发中外双语虚拟仿真培训资源,为马来西亚、泰国等建设项目提供海外员工培训,教随产出,产教同行。

河南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电气自动化技术

团队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校内专职教师17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助教1人)、企业兼职教师3人。团队成员专任教师获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军工系统优秀教师等荣誉16项,企业兼职教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6项。

团队建有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器人焊接大师工作室、河南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河南省国防邮电工会系统创新工作室和河南省维修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

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厅课题项目5项,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主编“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3部,主持国家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牵头研制高等职业学校制造大类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2项。

河南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团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经过三年建设,在教学比赛、教学信息化、教学成果等方面获得国奖5项、省奖7项,在指导学生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行业赛等方面获得国奖9项、省奖15项。

团队立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立项国家级教科研或教改项目4项、省级项目3项,结项国家级教科研或教改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获得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技术能手2名。

将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成为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名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河南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于2001年,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骨干专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成员20人,其中专职教师17人,企业兼职教师(产业导师)3人;通用基础课教师3人,专业基础课教师6人,专业核心课教师7人,专业拓展课教师2人,实习指导教师2人;高级职称比例60%,45岁以下教师比例60%,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6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100%。专职教师中省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模范教师1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河南省技术标兵2人,河南省军工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河南省军工系统优秀教师1人;企业兼职教师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大国工匠1人,中原千人计划2人。

机械设计与制造团队是一个知识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战斗集体。

河南省教学团队—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团队聚焦“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与行业领军企业紧密合作,落实“三教”改革,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的课程体系、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形成了勇于改革、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团队成果显著,完成河南省特色专业1项,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4门;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3个,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次,省一等奖2次。

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教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省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译著6本;对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服务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

河南省教学团队—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2014年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021年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团队成员共10人,其中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高级经济师2人。团队拥有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教学标兵1人、河南省军工系统优秀教师4人、南阳市职业教育教学专家1人。

团队建设有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立体化教材1部、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7项,荣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先后承办了全国和河南省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河南省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和河南省1+X实用英语交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省级师资培训。

河南省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聚焦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经过十年建设,在教学比赛、教学信息化、教学成果等方面获得国奖5项、省奖7项,在指导学生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行业赛等方面获得国奖21项、省奖40项。

团队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立项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2项,结项国家级教科研或教改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获得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技术能手6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筑牢人才基石。

河南省级教学团队—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以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河南省现代学徒制示范点、河南省特色专业为依托。现有高级职称4人,硕士研究生9人,河南省技术能手1人,建设有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师技艺传承平台1个。

团队成员出版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一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省级立体化教材一部。课程资源建设成果显著,开发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两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两门,共建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一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一个。

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省级信息化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省赛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两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装饰技术应用赛项国赛二等奖一项,省赛一等奖两项。

河南省级教学团队—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教学团队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省邮电工会“六型”示范班组、省级样板党支部。

数控技术专业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特色“双高专业群”建设重点专业、国家骨干专业、“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骨干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围绕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团队在教学组织、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与改革。近三年,团队共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8部,完成教科研项目15项,开展社会技术服务20余项;指导学生各类大赛获省级以上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2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