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下午,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交流教学经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了本学期第七周教研活动。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软件技术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信息技术基础教研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4月1日下午,春光明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及信息技术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齐聚办公楼三楼连廊B2314教室,共同开展以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实习质量为主题的专题教研活动。教务处处长杜恒莅临指导,活动由软件教研室朱西方老师主持。
软件教研室朱西方老师结合上周赴郑州企业走访成果,通过案例解析的形式展开专题汇报,他系统呈现了走访的企业基本情况,重点展示了学生在各企业实习的岗位分布、技术贡献及成长轨迹。谭骥老师分享了在郑州走访时发现的学生实习岗位特点,分析了学生实习岗位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反向推进作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垒传达了上周教学例会精神,并要求大家在工作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院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学生企业实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随后老师们就如何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实习质量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电子通信基础教研室、电子与移动通信教研室、物联网应用技术教研室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
电子通信基础教研室、电子与移动通信教研室、物联网应用技术教研室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联合在2322会议室召开第七周教研室活动。活动主题:“金教材”建设探讨。
副院长李巧君首先带领全体专兼职教师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相关文件,强调教材建设应紧跟产业发展需求,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随后,教师们围绕现有教材的优缺点展开讨论,指出部分教材存在理论滞后、案例陈旧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接着,教研活动重点探讨了如何编写符合产业需求的“金教材”,结合近期企业走访调研情况,了解到行业最新技术趋势和人才需求,明确了教材编写应融入企业真实案例、新技术标准等内容。最后,方华丽老师分享了个人对教材建设的思考,建议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此次教研活动的召开,明确了“金教材”建设的方向和重点,解决了教材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并通过企业走访经验的分享,增强了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后续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教研室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教研室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311会议室举办专题教研活动。活动以“深化产教融合,共育智能时代人才”为主题,特别邀请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双方围绕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实践教学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教研室主任李江岱在活动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向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渗透,职业教育需紧扣产业脉搏,通过校企协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乐聚公司张锦程结合行业实践,分享了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场景的最新应用案例,并提出“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深度对接”的具体建议。本次活动为深化产教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

(四)人工智能基础教研室和大数据与云计算教研室
4月1日下午,大数据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教研室联合在北实训楼S1314进行了第七周教研活动。活动主题:金教材建设与数字化资源开发。
大数据与云计算教研室主任刘老师以“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高质量教学资源”为主题,结合教育部《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指南》文件精神,系统解读“金教材”建设的核心要求。刘老师强调,金教材建设需以“岗课赛证”融通为主线,融入行业新技术、新规范,请大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针对2022级学生实习回访中暴露的实操能力不足、岗位匹配度低等问题,李金锁主任提出“精准指导、全程跟踪”的整改要求。最后刘老师就大数据工程技术申本准备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和工作任务再落实,结合教育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标准》,按照学院任务分工,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自己所负责材料的撰写和收集工作。

(供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撰稿/戴田旺 摄影/各教研室 单位审核/涂豫 编审/郭君扬)